壯壯去哪兒了,媽媽看不到了哎!
我一進門就看到小敏在和1歲多的兒子壯壯玩“藏貓貓”游戲。
壯壯在床上用小毯子蓋住頭,屁股撅的老高,隨著媽媽一聲聲“壯壯去哪兒了,媽媽看不到了哎~”壯壯還在發出咯咯的笑聲,胖乎乎的小腿兒和小腳丫不斷前后踢踏著,小屁股扭來扭去。
小敏看到我進來了,做了一個“噓?? ”的手勢,沖我會意地開心一笑。
這樣過了好一會兒,小敏才假裝“找到了”壯壯。因為壯壯的頭部長時間蓋著小毯子怕不安全。
我問小敏,最近是不是特別愛玩兒這種游戲。小敏說,是呀是呀!有時候把一塊紗巾遮在面前擺來擺去好長時間也不嫌累;有時候他還會把玩具藏起來讓我找。
我說:“那我們就玩兒一個藏玩具的游戲吧!”
壯壯一聽要玩兒藏玩具,立刻拿來了他最喜歡的小熊貓。
媽媽說:“壯壯,你來藏,我和阿姨來找好不好?!?/span>
壯壯笑嘻嘻地把玩具藏在了身邊的小毯子下面。
我和小敏假裝找了好半天,最后終于“找到了”,惹得壯壯咯咯地笑起來!
“壯壯再藏,我和阿姨再找一遍?!?/span>
壯壯又把小熊貓藏在了小毯子下面。
這樣重復了五六次,壯壯每次都把小熊貓藏在原處。
小敏實在看不下去了,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,還隨口說了一句:“媽耶,這也太實在啦!”
不料壯壯看到我們的表情,聽了媽媽說的話,臉上立刻陰轉多云,而且越來越嚴重,最后還低下了頭,癟了癟嘴,眼里閃動出委屈的淚花。
我趕緊向小敏示意,小敏忙對壯壯說:“我們壯壯是最厲害的,能夠抓到媽媽呢!我們來“找媽媽”的游戲好不好?”
壯壯的臉這才多云轉晴。
我偷偷告訴小敏,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玩兒各種藏貓貓游戲,而且一個同樣的動作喜歡重復無數次,這樣我們大人有時會覺得煩,有些家長還會阻止寶寶的行動,這樣就大錯特錯了。其實,這些重復的“藏貓貓動作”是孩子在重復感受“客體永久性”,隨著大腦的飛速發展,意識也在不斷增強。這種游戲會讓孩子明白,看不到的東西不一定消失了,也可能是一直存在著的。
就像你和壯壯玩兒的“找媽媽”游戲,你藏起來,壯壯短時間內看不見你了,但是他并沒有哭,因為她知道你還會出現,還會回來。這個游戲也是我們處理分離焦慮時常用的一個有效方法。經常玩兒“藏貓貓”游戲的孩子,在和媽媽暫時分離時,不會有太大的情緒波動,內心是比較安穩的,那這種狀態自然也會為孩子的性格形成打下良好基礎。
從簡單藏到復雜藏;從藏到一個地方到藏到多個地方;等孩子熟悉了“客體永久性”,意識水平再上一個臺階,就會把藏得更隱蔽的媽媽找出來。也會把自己的玩具藏到不同的地方讓媽媽來找,不再只藏到同一個地方。那這時候,孩子的觀察力、思維能力就大大增強了!我們現在的“藏貓貓簡單版”能穩定孩子情緒,給孩子安全感,提高孩子認知和意識,是妥妥的心理護理妙招,也全方位提升孩子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?。。?!
“媽媽藏好了,壯壯來找吧!”
壯壯扭著小屁股,張著雙臂,邁著稚嫩地步伐順著媽媽的聲音走過去……
掃以下抖音二維碼,每天上午9:30免費直播實戰早教課。